脉诊,中医之绝技,也是中医诊病的一大特色,放眼整个医学界,它都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珍宝,仅凭三部九候之脉,便能知五脏六腑之病,令很多人觉得神奇无比。中医是如何通过脉诊来看病的?凭借的就是对脉象的辨别!脉象该如何辨别、如何判断呢?且一起来看看吧!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足太阴散其精华,化生气血,上归于肺,游溢经络,现于气口,是为脉。气口即手太阴肺经之动脉,在太渊之分。
气血周流,内而灌溉五脏六腑,外而煦濡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肉毛发。
所以五脏六腑之坚脆,五官九窍之通塞,四肢百骸之刚柔,皮肉毛发之荣枯,无不形之于脉。《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乃至理名言。”
天地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与天地相应,所以人之脉象与四季相应,随四季寒热温凉而变化。阳气主生长,故脉现升浮,所以春之脉升,夏之脉浮;阴气主收藏,故脉现沉降,所以秋之脉降,冬之脉沉。升降浮沉随时令而变化,毫发不爽。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天地之变,阴阳相应……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仲景曰:“春弦、秋浮、冬沉、夏洪亦然。弦者,浮升之象;洪者,浮之极;浮者,金气方收,微有降意,而未遂沉;沉者,降之极。”概而言之,春脉沉而微浮,夏脉全浮,秋脉浮而微沉,冬脉全沉。
肺主气,而朝百脉,故十二经之气皆受之于肺。
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故气口为脉之大会,十二经气血之盛衰悉现于此,所以独取气口,可察五脏六腑。
故《灵枢·经脉》云:“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所以气口独为五脏主也。”
气口即寸口,分寸、关、尺三部。
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为阴阳之中气。心与小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肝与胆候于左关;脾与胃候于右关;肾与膀胱候于两尺;三焦、心包均属相火,随水下蛰,所以亦候于两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五脏属阴在里,六腑属阳在表,属性不同,故脉象亦异。浮取而得之者,为腑脉,多现数象;沉取而得之者,为脏脉,多现迟象。所以然者,阳外而阴内也。仲景曰:“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即是此意。
腑气内交,脏气外济,则阴平阳秘,脉象调匀,不浮不沉。
寸脉本浮,一交秋冬,则现沉意;尺脉本沉,一交春夏,则现浮机。腑病则其气不内交,故脉但浮而不沉;脏病则其气不外济,故脉但沉而不浮。
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五脏之气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附之于胃气乃能至。
有胃气之脉,曰常脉。
常脉之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来去从容,细长和缓,有神有根,呼吸定息,脉来五至。肝脉弦,脉来软弱轻虚以滑,端直以长。心脉洪,脉来浮大,来盛去衰。肺脉涩,脉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肾脉沉,脉来沉细以搏。脾脉缓,脉来濡缓,不疾不徐,来去从容。如是者,均谓之常脉。得常脉者,为平人。
若邪气盛而精气衰,胃气败竭,四维失养,脉无胃气,则真脏脉独现,或弦,或钩,或毛,或石,且均坚硬不柔。真脏脉现,病多危笃,难以救挽。所以然者,脾胃为后天之本,四维之母,母气亏败,子气必虚,故脉现真脏。脉以胃气为本,故前人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细脉为肾之本脉,濡脉为脾之本脉。肾为先天,脾为后天,先后天之气旺,则脉现细濡。换言之,细濡脉为有胃气之脉,亦即常脉,所以平人之脉均现细濡之象。脉现细濡,虽病也较易治,预后亦佳。若先天之气衰,则脉之细象不显,若先天之气绝,则脉之细象不现。若后天之气衰,则脉之濡象不显,若后天之气绝,则脉之濡象不现。脉不现细濡即是无胃气之脉,真脏之脉,多属危候,或为不治之症。
五脏之脉,心肺均浮,肝肾均沉,脾胃居浮沉之间。
所以然者,心肺属阳,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肾属阴,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胃居中,处阴阳之间,阳浮而阴沉,故其脉居浮沉之间。人身之阳主潜降,阴主上承,故阳脉虽浮,而内含降意,所以浮而微沉,阴脉虽沉,而内含升机,所以沉而微浮。沉而微浮,所以阴不下走,浮而微沉,所以阳不上越。若寸脉但浮而不沉,为阳气上逆,而不下交于阴,若尺脉但沉而不浮,为阴血下陷,而不上交于阳,则水火分离,上热而下寒,诸症丛生。升降阴阳之权在于中土,土气冲和,则脾土左升,肝肾亦随之温升,而化清阳,胃土右降,心肺亦随之清降,而化浊阴。阴阳交济,所以寸脉浮中而有沉意,尺脉沉中而含升机。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而胆随胃降,木气畅遂,而不郁滞。风为百病之长,肝为五脏之贼,内外感伤多因土虚不能达木,致使木气郁遏,疏泄不遂,乘其所胜,侮所不胜,变化乘除,百病丛生木邪横侵,克伐中土,则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两关之脉则现大象。肝脾郁而不升,则大脉现于左关,胆胃滞而不降,则大脉现于右关。戊土不降,碍甲木下行之路,胆木势必逆升,化生相火;火性炎上,而刑肺金,肺金被刑,清气郁蒸,而生上热,致使肺失清肃降敛之常,则右寸脉大。己土不升,碍肝木升发之路,生意抑遏,势必下陷,癸水澌寒而不温,则左尺脉大。
肺金上逆,而不降敛,致使君火失根而上炎,则左寸脉大。肝木下陷,而行疏泄,致使相火陷泄而不藏,则右尺脉大。大为有余之象,有余则病,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大则病进。”黄元御曰:“大则病进,正虚而邪旺也。”《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进则正气必虚,虚则脉当现不足之象,故于大脉有余之中当现不足之意。若能知此,则脉理之精蕴可得之矣。
概而言之,两寸关大者,为浊阴上逆而上热作;两尺关大者,为清阳下陷而下寒生。两关寸大者,为气滞而不降;两关尺大者,为血瘀而不升。右关寸大而滞者,为肺胃气滞不降。右关寸大而弦短者,为甲木克伐戊土,胆胃气滞不降。左关尺大而涩者,为肝脾郁而不升。左关尺大而弦长者,为乙木克伐己土,肝脾郁陷不升。左关尺、右关寸大者,曰格,系脾陷而胃逆,上热而下寒之诊。右关尺、左关寸大者,曰关,系肺气虚弱,不能清肃降敛,致使心火无制而上炎;金弱不能制木,乙木旺而行其疏泄,下陷水中,冲动相火,致使三焦相火不密,而陷泄于膀胱;甲木过旺,化生相火,上逆而重刑肺金。仅现寸脉而关尺脉不现,为阳气上脱;仅现尺脉而关寸脉不现,为阴精下竭。上脱下竭均为阴阳离决之症……更参脉之稍大、略大、略显等微细之别,以察邪正之消长,病势之浅深。寸、关、尺三部脉之大小,以中取得之。
中医脉象诊断,是一门精深的科学。它的全部实践,来自医生手指切取病人脉搏时指下的触觉变化。如何运用一定的技巧,获得灵敏的指感,以辨别各种脉象的变化,就称为指法。如同乐师操纵胡琴,脉诀脉理好像乐谱,指法技巧好比持弓运指。乐师只记曲谱,不擅执弓运指,绝不可能奏出动听的乐章;医生只知脉诀文字,不谙指法技巧,也不可能正确体会指下真实的脉搏形象。所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只知理论,缺乏实践,就像古人告诫的“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一般。
初学脉诊时,运用三指诊脉,通常的流弊是“四误”,即“定位不准,指目不清,移指太乱,指力不匀。”而指法实践的技巧要领是“四要十六字诀”,就是“布指要准,指目要清,移指要密,指力要匀。”试分析之:
一、布指要准:正确的布指定位是取得正确脉象数据的先决条件。以寸口脉为例,诊脉下指时,首先以中指指端对向掌后高骨(桡骨茎突)以确定关脉的位置,随后食指在前为寸脉,无名指在后为尺脉,若上下之部定位不准,则不能获得正确的脉象概念。
二、指目要清:布指定位后,须设法用医生手指最灵敏的部位去体察病人的脉搏波形变化。指目,就是指端感觉最灵敏的部位,好像人的眼睛善于识别,所以叫指目。指目的位置前人各说不一,我认为有二:其一,是指端最前缘切线;其二,是指甲两边前角连线处,相当于指端螺箕纹稍前部分。二者各有所取,前者适用于诊取阴类脉象如沉、细、涩、虚、弱以及应指不清之脉,后者适用于阳类脉象如浮、大、滑、实、弦及应指充盈之脉。如指目运用不清,反以手指感觉迟钝部位去切取脉象,又怎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移指要密:诊脉时,常常须挪移切脉之指,挪移手指时,宜上下依循,指指相移,细细体会,不可跨越跳跃。我的体会是上下指指相移时,寸关尺三部鸡啄式换指更替(指指交替,节奏轻柔明快),若跨度太大,移指太乱,则难辨上溢(过寸上鱼际)下垂(过尺部本位)之脉,且不易潜心静志,细细体会指下脉象的变化。
四、指力要匀:轻取为举,重取为按,一指持脉,两指虚悬不离肌肤为单指,三指齐下为总按,指目顺应脉波动势左右微微推动谓之推;静息停指体会谓之持;举而复按,按而复举,抑扬反复印证谓之操纵;三指轻重依次相倚,由寸至尺渐举为俯;由寸至尺渐按为仰,凡此种种,下指切脉时,三指指力轻重或同或异,应随机变换,调匀而处,若下指指力不匀,则独大,独小,三部九侯的不同变化必难区别清楚。
中医号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法,有真传,二十八脉不一般,
浮沉迟数四纲脉,各脉分属要精研。
有浮统五脉要明勘
(濡、革、洪、微、散)
沉含四脉重方得
(伏、细、牢、弱)
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
浮脉
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
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
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
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
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
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
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
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
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
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
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
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
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
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
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
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
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
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
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
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
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
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
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
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
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
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
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
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伞。
长脉
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
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
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
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
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
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
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
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
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
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
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
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
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动脉
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
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革脉
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
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牢脉
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
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促脉
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
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结脉
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
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脉
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
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疾脉
疾脉来,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
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青草药歌诀
肉质性清凉,有毛便退黄。
乳汁多含毒,锯叶破血凉。
方骨主疏散,扁骨主胃肠。
空心驱风好,有刺排脓疮。
披针叶凉血,心形叶性刚。
竹形叶利水,黄花解毒强。
辛臭可杀虫,芳香能止痛。
此是一般法,临症要审量。
医中百误歌
清·彭钟龄
医中之误有百端,漫说肘后尽金丹,
先将医误从头数,指点分明见一斑。
医家误,辨证难,三因分证似三山,
三山别出千条脉,病有根源仔细看。
医家误,脉不真,浮沉迟数不分清,
却到分清浑又变,胸中了了指难明。
医家误,失时宜,寒热温凉要相时,
时中消息团团转,惟在沉潜观化机。
医家误,不明经,十二经中好问因,
经中不辨循环理,管教阳证入三阴。
医家误,药不中,攻补寒温不对证,
实实虚虚误非轻,举手须知严且慎。
医家误,伐无过,药有专司且莫错,
引经报使本殊途,投剂差讹事辄复。
医家误,药不称,重病药轻轻反重,
轻重不均皆误人,此道微乎危亦甚。
医家误,药过剂,疗寒未已热又至,
疗热未已寒更生,劝君举笔须留意。
医家误,失标本,缓急得宜方是稳,
先病为本后为标,纤悉几微要中肯。
医家误,舍正路,治病不识求其属,
壮水益火究根源,太仆之言要诵读。
医家误,昧阴阳,阴阳极处没抓拿,
亢则害兮承乃制,灵兰秘旨最神良。
医家误,昧寒热,显然寒热易分别,
寒中有热热中寒,须得长沙真秘诀。
医家误,昧虚实,显然虚实何难治,
虚中有实实中虚,用药东垣有次第。
中医号脉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1、大小:
观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
观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
观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
观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
观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常见的异常脉象:
浮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
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
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
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
细脉
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实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
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
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
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
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实脉
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
号脉方法: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寸、关、尺三部,每一部有浮、中、沉三候,合称为“三部九候”。不同手法取到的脉,临床意义不同。通常,脉浮于外者,病位浅,沉于里者病位深。
切脉时还有许多讲究。首先,要求安静,包括外环境的安静与医患两者心神的安静。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若患者身材高大,布指宜疏;矮小者,布指宜密,小儿则用一指(拇指)诊脉,不分三部。
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创立的辨证施治中,虽然不直接讲述脉法,但脉学确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多次提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表,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而愈,宜桂枝汤。”
这是凭脉用药的具体运用。中医特别是经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平脉辨证,通过脉诊判断患者的病机,然后通过病机推导出患者的症候群,再根据症候群来选择处方,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脉诊,又称切脉、按脉,属切诊范畴,是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仲景十分重视脉诊的地位及作用,几乎在各篇目均冠以“脉证并治”字样,提出了脉证合参的诊断原则,而且也在《伤寒论》自序中即责怪了那些“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
相对斯须,便出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等忽视脉诊的医生。
现在有不少人对中医的脉诊“云里雾里”,这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脉诊部位的对应关系不清,二是复合脉诊的综合分析不明。
脉诊部位
《伤寒论》中的脉法与《中医诊断学》以及《脉经》是有差别的,左右手的寸关尺对应部位是不一样的,《中医诊断学》中寸关尺对应的是“右侧肺脾命,左侧心肝肾”,而《伤寒论》中寸关尺对应的是“上焦、下焦、中焦,”并没有出现具体脏腑对应的关系。
根据《伤寒论》的精神,寸口这个脉往往对应胸隔以上部位的疾病,包括心、肺、气管以及五官窍等。
凡感冒,热性的咳嗽,肺热喘促,多见右寸弦滑或浮大滑数;肺痈胸痛发烧,常见右脉滑数;阴虚阳亢高血压头痛,寸脉常盛于尺部,这表明了上盛下虚的症候。
如果肺癌的患者,寸口脉特别沉,沉主里、主水,所以肺癌患者往往有胸水,而导致憋闷、气短、心慌等胸水压迫症状;如果肺癌患者寸口脉特别洪大,洪大之脉多为热与气上冲于肺,所以患者往往没有胸水,而只有单纯的暴咳、干咳等症状。
总之,寸脉体现的病征为胸隔以上的问题,不是肺就是气管,不是气管就是心脏,不是心脏就是五官窍的疾病,可以再结合望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关脉
一般候中焦,包括肝胆和脾胃,现在大多数人的观点为:右关多候脾胃,左关候肝胆,可以这么应用,但这不是绝对的。脾胃为后天之本,只要右关脉来和缓,则是脾胃不败,正气犹存,是有胃气。
若右关脉气损伤,见弦紧为胃痛,兼滑为有饮邪,兼数为胃中有热,兼迟为寒,细弱无力常因脾虚胃弱所致,症多见脘胀便溏。
若关脉特别沉细,重按无力,往往患者脾胃不好,而脾胃不好则常有痰饮内停,而痰饮内停就可能造成水饮凌心的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后背疼)。临床上常见消化性溃疡之脉,多见右关脉气损伤,表明胃的实质有受损。
2左关
多候肝胆,肝主疏泄,易动风阳,亢则为害,故左关脉来和缓,是肝气调和。
若左关弦大常见肝胆气滞,兼紧必痛,兼滑有痰,兼数则热,兼细则虚,风阳不潜。
总之,弦见左关,肝胆受邪,弦甚则病重,弦弱则病缓,故从弦脉气势的轻重,可判断病势发展与缓解。
有些脉外表摸着挺弦滑有力的,但是稍微重按就中空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里虚。有的是津液虚,有的是胃气虚。但是津液虚是细脉,一般关脉中空都是胃气不足。
有时候虚热浮于外,往往呈现一派热象。这时若里边湿了,就是脾胃之气恢复了,抵抗力强了,外边的浮热自然就消失了。还有一些病人,关脉独旺,肝气特别盛,但稍微一重按就无力了,这些病人往往脾气比较大,肝气乘脾,导致不想吃东西。
3尺脉
一般侯下焦,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常盛。尺脉沉则为有水湿下注,若患者同时兼有舌苔薄厚,则往往会有腿肿、腿沉、腰腿疼等症状;若舌苔薄,则患者仅有轻度的乏力、下肢沉等轻度水湿下注症状。
尺部若滑利,重按有力,女性往往在月经期,若不在月经期则多有妇科病、月经病等。
年龄在30-5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若尺脉特别沉涩,有时又兼有关脉独旺,往往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癌等疾病。尺脉沉滑或弦大,可由膀胱湿热、淋浊便血所致。
“脉—证—方”辨证体系
脉象与病证之间不是简单、机械的对应关系,依据“脉象”,采用对号入座的方式对病证做出判断,不是在医理层面上去分析,认识脉象在辨证过程中的意义,拘泥于规律常法,易使脉诊陷入僵化的思维程式。
你看《伤寒论》里边,有的是有证、有脉,有的是有证、无脉,有的是有脉、无证。这个有证、无脉的需要你自己琢磨,这个脉象的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伤寒论》第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大承气汤主之”。
这个是什么脉?他在前面写,阳明内热,阳明腑实,“痞满燥实坚”,脉大有力,脉坚而涩,脉坚而实,用大承气汤。后边又写过“脉沉而细,脉沉在里”也可以用大承气汤。
他没有给你说一定是什么脉,但前面他给你说规矩了,这个脉或许是“大而坚”,或许是“沉而小”。
你想三阴证用大承气汤,它的脉象能是脉洪大吗?它是少阴病在表,然后迅速热化,津液枯竭,变为阳明病,它的脉一定是洪大的吗?未必。他不一定是蒸蒸汗出,他正邪交争,在里边较劲,迅速热化,也许它是个沉细脉。
由这个道理可以推导《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比如:太阳病有桂枝汤证,阳明病也有桂枝汤证,少阳病也有桂枝汤证,太阴病也有桂枝汤证,甚至厥阴病也有桂枝汤证,还有“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为什么呢?仲景告诉你了一个大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什么,就是“不管是什么病,不管是什么证,只要在这个证型的基础上出现了桂枝汤证,我就可以用桂枝汤,出现了柴胡剂的症状我就可以用柴胡剂嘛!
那么,在厥阴病里面出现了太阳病的症状,就可以用太阳病的方子,这叫六经辨证,也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
因此,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主要客观依据,但脉象跟证候一样,单一的比较少,多是复合脉,必须通过复杂的脉象判断疾病的病机,再由病机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最佳的方药,有时必须四诊合参,了解病史,互相参证,综合分析。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谢谢]
重庆升降机械是国内专业提供高空作业方案的服务商,所供产品广泛用于厂房维护、工业安装、设备检修物业管理、仓库、航空、机场、港口、车站、机械、化工、医药、电子、电力等高空设备安装和检修。
南昌吉工升降机械所有产品共有八大系列六十多个品种,主导产品是SJY系列剪式液压升降平台、SJT液压升降货梯、SJYC液压升降车、SJYL系列铝合金升降平台及液压固定式登车桥、电瓶车等。所有产品全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且我们自行研制开发多桅柱旋转式铝合金、轨道智能式升降平台得到同行业及专家的好评、主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我们可以为用户定做各种类型的高吨位升降货梯,固定式升降平台、特殊外型、尺寸的升降平台及停车设备。
升降机械质量和服务,在我们看来不再只是一个经济指标,更是一个人文指标,致力于突出产品质量、价值及服务特色,使我们同客户之间建立的良好关系得以持久发展,市场充满竞争,但讲究真诚与合作更是发展的前提,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以真诚、合作的心态,以期盼公正合理的协商解决,坚持质量和服务,真诚合作,使我们获得了成就,赢得了声誉。
南昌升降机械“信誉”作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准入证,是市场经济的血管和命脉。一直以来,“信誉”代表了我公司的市场名誉,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优质的售后服务源于企业,我公司始终以“品质为本,服务至上”作为企业宗旨。只要你订购了我公司的产品,无论你身处何方,我们都会及时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为你服务,你的满意是我们的承诺!